去年接触过一家制造企业,花200万做了生产管理系统,结果上线3个月,车间师傅还是攥着手写本子记产量——不是系统没功能,是他们觉得“点半天按钮不如写张纸快”。还有家零售企业,会员系统能统计消费频次,店员却嫌要填10个字段,宁愿用Excel记客户生日。
这不是个别问题。行业调研数据显示,65%的企业数字化系统都栽在“不好用”上:花大价钱买的工具,要么躺服务器里吃灰,要么被用户偷偷绕开。为什么?拓山科技做了10年软件定制,见过太多这样的案例,总结出一个理儿:数字化转型的坑,往往不是“没系统”,而是“系统没懂人”——从“有系统”到“好用系统”,差的不是技术,是“把用户体验刻进每行代码里”。

1. 不是“我有什么功能”,是“你需要什么功能”

去年给中原内配做生产质量监控系统时,我们一开始走了弯路:做了个功能全的版本,结果车间师傅试了一次就摇头——“要填5张表,每张都要写设备编号、温度,比手写还麻烦”。
于是我们蹲了3天车间:跟着工人拧螺丝、查设备,发现他们最在意的是“少动手”。于是改系统:直接对接设备传感器,自动抓取温度、压力数据,师傅只需要点一下“确认正常”,剩下的自动生成报表。现在师傅说“这系统比我徒弟还懂我”,操作时间从10分钟降到1分钟,生产效率提了15%。

2. 让系统“会说话”,而不是“教用户怎么用”

安徽南硕电力的水电管理系统也有过类似问题:物业反馈“学不会”——要记20个菜单路径,遇到问题得翻30页手册。
我们给系统加了“智能小助手”:录入电表数据时,系统弹框提示“请对准读数拍照,自动识别数字”;操作错了,语音提醒“您选的是居民用电,单价0.5元/度哦”。现在新员工培训只要1天,老员工说“系统像身边有个老师傅,不用怕点错”。

3. 系统要“跟着用户长大”,不是“一锤子买卖”

还有我们的智慧水电管家系统,一开始只是监控用量,后来物业说“想主动通知业主缴费”“想预警管道漏水”。我们顺着需求加功能:系统自动分析缴费习惯,提前提醒业主;对接传感器,漏水量超阈值立刻发警报。现在物业用系统不仅管设备,还能主动服务,用户活跃度从30%升到70%。
更关键的是,我们会用生成式AI持续优化体验:比如某物流客户的系统,AI分析出80%的用户每天早上先查运单,就把“运单查询”放到首页最显眼处;30%的人问“包裹到哪了”,就加语音搜索。结果快递员操作效率提了25%,投诉率降了10%。

最后想说:好用的系统,才是数字化转型的“发动机”

很多企业以为,数字化转型就是“买套系统”。但其实,系统的价值从来不是“能做什么”,而是“用户愿意用什么”拓山科技不做“为了功能而功能”的系统,而是从车间工人、门店店员、企业管理者的使用场景出发,把每一个按钮、每一个流程都变成“顺手的设计”。
如果你也遇到“系统不好用”的问题,或者想做一套“从能用变爱用”的数字化工具——不妨找拓山聊聊。我们有10年的行业经验,有懂用户的UI/UX团队,有能落地的定制方案。毕竟,好的数字化系统,从来不是“摆在那的”,而是“用起来的”——而这,才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真正的成败所在。

文章总结

数字化转型的核心,从来不是“拥有系统”,而是“让系统服务于人”。拓山科技通过10年定制开发经验发现:好用的系统,是蹲在车间里听师傅吐槽改出来的,是盯着店员操作痛点磨出来的,是跟着用户需求一起成长出来的。如果你想让企业的数字化系统从“摆设”变成“工具”,从“能用”变成“爱用”,拓山科技愿做你的“体验翻译官”——把用户的需求,变成系统的温度。


点赞(0)

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

暂无评论
立即
投稿

微信公众账号

微信扫一扫加关注

发表
评论
返回
顶部